今年1月8日,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表示,“中国移动”目前已基本完成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秦皇岛、广州、深圳、厦门8个城市扩大的TD―SCDMA试验网建设任务,即将开始网络应用的测试。
王建宙透露说,2008年中国移动将继续推动TD―SCDMA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进终端产品走向成熟,加强重点业务的研发,保证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能为用户提供有特色的奥运移动通信服务。
几乎在同时,另一权威人士透露:“TD网测试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之中,且移动运营商必须在2008年5月1日前封网。”随着新春临近,已经可以听见3G的脚步声。
但是3G人才的匮乏似乎正在成为中国3G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抢”3G人才 只是杯水车薪
计世资讯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称,估计国内3G人才缺口将达到50万人以上。
今年1月19日至1月20日,华为分别于广州、西安、青岛和上海举行了四场“热点专场招聘会”以招聘3G人才等。其中与3G相关的,在广州和青岛招聘的有系统无线工程师等职位,而西安和上海招聘的有技术支持高级工程师等职位。
今年1月14日,中兴通讯在其网站上发布的招聘人才信息中有不少是关于3G方面的人才。大唐移动近日也在自己的网站中发布了招聘3G人才的信息,比如招聘TD-SCDMA解决方案测试工程师等。
除了在自己的网站上刊登招聘启事,许多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还通过人才网站和猎头公司等,全方位搜寻合适的3G人才。比如,今年1月16日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有限公司在前程无忧网上发布了热招TD - SCDMA等3G人才的信息。
乐成数字通信学院认为,随着3G技术的全面应用,移动通信方面大量的新技术和新产品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来开发,比如平台开发工程师、开发工程师、手机Wap网站开发工程师、手机游戏开发工程师等。
微软为了在3G方面有所作为,早在2006年3月22日就正式成立了微软亚洲工程院移动技术中心,对基于3G及更新的核心技术进行探索。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当时表示,未来5年微软将在中国招聘超过2000名的员工。而移动技术中心甚至宣称“能雇多少就雇多少”。
中华英才网更是启动了准确匹配供应与需求的自适应体系,并建立了包括3G人才在内的“特殊人才库”,根据现状帮助企业分析需求、提供选聘等服务。
业内人士估计,3G正式启动之后将创造上万亿元的市场价值。行业的竞争首先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目前,中国大量的3G人才集中在少数企业,其中电信设备厂商网络了3G人才的50%,电信运营商约占30%,其他3G相关企业约占20%。
数量有限、布局失衡,导致不同企业间对3G人才的争夺异常激烈。据说,几年前华为为了招聘到手机等专业人才,曾赶赴惠州举办现场招聘会,TCL移动闻讯马上组织了惠州本部的主要骨干和全体研发人员到距惠州约150公里的南昆山旅游。而且,当时的TCL移动高层还专门为此下了一道死命令:“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请假”。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认为,如果考虑到3G正式启动后的应用以及三网融合的发展,3G人才的缺口可能要突破一百万。然而,目前国内3G核心人才不足万人。人力资源专家张廷文在一次3G人才的访谈中提出,解决国内3G人才的短缺状况,不能仅靠人才“抢夺”,企业应更加注重后备人才的培养。
“养”3G人才 还须理性
近日,信息技术领域“653工程”第七批项目正式发布,其中就涉及3G通信培训。“653工程”就是用六年的时间,在包括通信行业在内的五大行业中实现三百万技术人才的更新。
中国网通人力资源部的一位负责人表示,3G人才培养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人才供给与需求存在错位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而其中短缺的人才正是运营商未来发展3G、推进3G的关键。
为了捕捉3G人才培养的商机,许多培训机构应运而生。比如,2007年年初信息产业部国家级3G人才培养项目(3G学院项目)、英泰移动通信学院、乐成数字通信学院等。摩托罗拉工程学院的会员更是已经超过了2万名,而且,每年的培训能保证在2万个学生天,这还不包括摩托罗拉授权合作伙伴以及在高校进行的培训。
不久前,3G学院与北京大学达成正式合作,共同开展3G高端技术管理人才培养工程。3G学院还与空中网签订合作协议,就3G人才特别是3G增值业务开发人才的培养达成全面合作。
虽然目前各家通信设备厂商大多都有自己的内部认证。但是,国内通信行业相关的培训课程往往局限在“由专业厂商就专有网络向专门工程师进行培训”的框架中,高校人才的学科专业教育也和通信领域的需求相去甚远。
今年年初,在专业的C114通信人才网上,一位求职的网友抱怨“找个工作真难”。他在网上投的几份简历都是有去无回。当他给招聘方打电话时,得到的都是非常确定的回答:必须有XX公司上岗证或必须是招过来不用任何培训就上班。一位已经拥有华为的数据通信助理工程师资格证、将于2008年毕业的网友,希望在数据通信方面发展,也发出了“不知有哪些单位可以选择,这个证书的证明力度有多大”的疑问。
“简单来说,我们进行筛选的第一关是学历和毕业的学校。至于此类认证,我们一般只是作为参考。”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面对培训有效性的考验,许多培训机构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摩托罗拉工程学院在培训3G人才的理念,早在5年前就已经发生了改变。
摩托罗拉工程学院院长邵京一女士告诉记者:“我们培养的是全面、系统地掌握移动通信技术的人才。他们培养的主要是能够掌握好他们设备的人员。”
据邵京一介绍, 以GSM为例,摩托罗拉工程学院的初级培训认证路径有两门理论课,来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得有一年的经验。上完这两门课以后,要通过摩托罗拉全球的考试平台来进行考试。学员在通过了这个理论考试后才可以学习二级的课程,而二级的几天课程会涉及到设备。因此,学员除了要通过理论考试,还要通过实践考试。
关于摩托罗拉工程学院每年培训的人次构成,邵京一表示:“每年都是变化的,以前运营商只占到80%,现在正逐渐地递减,目前只能占到60%多了。”并且,开始把高校学生作为重点发展对象。
中华英才网副总裁张廷文对3G培训的建议是,企业应该把它的实验室放到学校去,给学校里配备设备,学生可以在业余时间或者根据老师课程的安排上机。“这样做的好处是学到了知识,尽快成熟起来,更重要的是如果这个学生选择了这个企业,那就缩短了在企业实习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