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有些企业为了减少一些开销,开始对企业的内部裁掉一些对公司贡献不大的人员,这就会经过HR的层层筛选然后做出最终的决定,你是否会被HR列入黑名单中就要看你平时的表现了,以下共有9种HR裁减人员的情况。
1、薪水与存在价值不相称的人不得不裁
裁掉一些薪水与存在价值不相称的人,被很多公司视作一个节省开支的过渡性办法,尤其是一些高薪人员。用我们的术语讲,这叫节省成本策略性裁员。
2、世界变化太快,小心不知不觉入错行
网络的存在,令报刊、出版、影视等行业成了夕阳行业,利润被稀释,很多工作岗位甚至不复存在,结构性裁员成为这些行业的常态。在网络行业,大网商比着烧钱,小网商比着降价,惨烈的竞争生态,裁员也蛮风行。市场销售、广告公关领域,本身就是流动岗,不多说了。
相比之下,虽然金融投资行业常要挤泡沫,能源行业受美国页岩气革命的冲击巨大,生产研发领域还停留在造壳不造芯的阶段,但这些行业与教育、医疗都属于职业稳定性和保障性较好的行业。
3、贡献少、绩效少、能力少的“许三少”朝不保夕
要特别指出的是,能力差指的是学习能力差、不愿接受新变化的员工。现在世道艰难,很多公司不得不频繁创新变化以应对困局,学习能力差、不适应新变化的人只能请走。
4、刺头、雅痞、愤青、自我歌颂者首当其裁
一般来说,刺头总是有一定能力的,适合在创业阶段的公司做开疆拓土的工作,但公司进入稳定期后,老板首先要收拾的便是刺头。随意、桀骜难驯、夜生活丰富的雅痞大多女人缘超好,但在老板眼里就是爱喷香水、爱吵着涨工资的眼中钉,能裁尽量裁。职场愤青自然是对公司体制不满,常说丧气话隐性影响公司士气的员工。自我歌颂者指的是自以为是的员工,他们总是容易在某个时刻犯下难以弥补的严重错误,这是一条潜真理。裁掉他们,会让老板感觉更安全。
5、服务型人格缺乏症重度患者
自私利己的人泛滥之时,职场稀缺的硬通货型人才反倒是能多一些利他原则的人,多一点无私付出信念的人。对于公司来说,裁掉一些服务型人格严重缺乏的员工,是件相当爽心的事。
6、挥泪裁掉只埋头傻干、不抬头沟通的员工
只埋头傻干、不抬头沟通的员工,从态度上看,貌似好员工;可从效果、团队合作上看,则是跑偏型员工。虽然你很努力,但你很跑偏,因此,还是得把你裁掉。
7、火线裁掉年后“要加薪”的老帮菜
很多无良公司在年终时会火速裁掉一批老员工,目的是避免来年加薪人数过多。我始终认为,这些坚持奉行“上层稳定,下层流动”政策的公司难成大器。
8、为博优惠政策型裁员
有些地方政府为鼓励私企安置大中专生就业,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如私企一次性招收大中专毕业生多少名以上,则在政策、贷款、上市上优先,一些私企便年终突击裁员,腾出岗位以迎接来年大中专毕业生和优惠政策的到来。过后,则把这些新人裁掉,等待下一轮优惠政策,堪称无良中的奇葩。
9、工作成本偏高部门易成为公司战略转型的牺牲品
随着竞争生态的恶化,节流、转型成为公司高层开会时的热词,与此相对应,工作成本偏高的部门容易成为公司转型瘦身过程中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