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投简历
春季招聘会上流行新行当
在我市某高校学习室内装潢设计的应届毕业生刘强(化名),最近正忙着寻找工作,与很多应届毕业生一样,今年春节后,刘强就精心制作了一批简历,并关注媒体上所发布的一些招聘信息,“看到有招聘的机会,我就去投简历,不为别的,只是为了多获得一些求职机会。”刘强说,“最近,我一直在赶场子,感觉比较累。”这次大型春季招聘会,刘强也“瞄”了很久,他早就准备了数百份简历,准备到现场一展身手。
“但是,光靠我自己去投递是不现实的,就算投递一份简历需要一分钟时间,这些简历合起来也得投递几个小时,根本做不到。”刘强告诉记者,“但是我有办法,我通过学校内部网站,找到了一家代投简历的机构,按照每份0.5元的代投价格,将这些简历‘承包’出去,这样,在招聘会那天,我既可以在宿舍睡觉,又有很多公司收到了我的简历。”
采访中,刘强告诉记者,其实他的这种做法现在比较常见,仅在他的同学中,就有多人雇用了“代投简历”的人,这些同学的简历,也在此次招聘会上到处投递着。“只需要花几十元钱,自己不累,简历又投到多家公司,很好的。”刘强说。
记者调查
有人赞成有人反对网上有广告
在刘强的指点下,记者登录了该校的校内网站,上面有很多“代投简历”的广告,刘强告诉记者,从事这种业务的,大都是该校学生,还有社会上的一些中介机构。
记者看到一则广告上写着,代投业务主要是在大型招聘会上现场投递简历……也可以通过招聘网站进行投递……而在该广告中,还附有对方的联系电话、QQ号等。代投简历的价位也非常明确,不同需求、不同群体、不同专业竟然推出多种收费标准,让记者惊讶不已。记者注意到,很多应届毕业生在该广告后面的评论中留帖,希望对方提供服务。
随后,记者按照上面的电话联系到了一位自称姓庄的男子,该男子告诉记者,针对应届毕业生,他们推出了不同种类的“代投简历”、“搜集招聘信息”等业务,且收费比较低廉。庄先生说,“在此之前,你要告诉我们你的具体专业及求职方向,投放一份收费0.5元,如果几位同学一起,大批量投放的话,整体价格可以再商量……”
采访中,庄先生告诉记者,找人代投简历,求职者必须提供现成的简历,“如果仅提供个人资料,我们也可以代写求职简历,但是需要收费。对求职者的信息全面了解后,我们会根据每个人的具体特点,到招聘现场,对符合条件的招聘公司进行‘海投’,可以增加多个应聘机会。”他说,此外,我们还有“代投网络简历”、“代投异地简历”等多项业务,但具体价格因地域而略有不同。
“我们从事该工作非常讲诚信,肯定负责将规定数量的简历投递完毕,但对于投出的简历是否有回应,我们不会做出任何承诺,承诺也是不现实的。在大连的很多高校中都有我们的业务。”庄先生说。
在前日的招聘会现场,记者随机对部分大学生进行了采访,对于代投简历的现象,部分大学生认为,这样的招聘会,还是来现场感受一下比较好,“毕竟只有自己才知道最需要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我认为这样的事情应该自己来做。”某高校学习中文专业的小王告诉记者。
也有部分大学生表示可以理解,我市另外一所高校学习艺术专业的高同学告诉记者,招聘会上的招聘信息实在太多了,要将所有的招聘信息都看一遍,恐怕一天也看不完,太浪费时间。“我觉得还是请人帮忙合适,这样可以‘海投’简历,自己又不累。我就花了100元,请人代投了230份简历。”该同学说。
专家意见
投递简历应有的放矢
“在公司的招聘过程中,经常遇到此类问题,有的人直接将多份简历‘扔’到我们的招聘现场。对于这样的简历,我们通常是不予理会的,因为投递简历本人都不到现场,是对自己严重不负责任的表现。”昨日下午,大连某公司负责人事行政工作的袁忠伟经理告诉记者,“海投简历的方法并不可取。应届毕业生找工作时应该明确自己的求职方向,根据求职需要,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有的放矢地去投简历,这样才不会耗费多余的精力。”此外,袁忠伟还说,大部分代理公司均不能保证“代投”效果。
我市知名学者、社会学家赵秀山则认为,从现实中看,招聘现场人满为患,如能代投简历,确实节省了学生不少时间和精力。但是从价值观看,参加现场招聘是大学生在脱离校园、进入社会前的一个必要的锻炼过程。“如找人代投,既不能具体了解所投单位的相关情况,也失去了和用人单位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在求职竞争中很可能会处于劣势,而且在一些用人单位看来,真正的求职者不到场,也是缺乏诚意的表现,会给人造成求职者不诚信的印象,从而影响求职者寻找工作。代投简历还是谨慎点好。”